主办单位: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邮编:130022 地址:长春市湖波路65号 联系电话:0431-85386528 吉ICP备05009815号-2 吉公网安备22010402000770号 |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郭喜永
2012年5至10月,省政府参事调研组对吉林省民族教育的发展现状做了一次全面深入地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全省民族教育基本情况的各种数据以及近年来全省各地推进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做法,并发现了当前我省民族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总体看,我省民族教育工作基础很好、特色鲜明、成绩比较显著,同时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值得高度重视的新情况和突出的问题,亟应抓紧完善相关政策和工作举措。
一、我省民族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全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主要少数民族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少数民族人口共有218.5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6%。我省民族教育基础较好,有关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省拥有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比较完整的全日制民族教育体系,朝鲜族、蒙古族、满族和回族都设有本民族学校。特别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教育居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前列,2012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
(二)全省各地发展民族教育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普遍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省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第一,出台和实施多项优惠政策。其一,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省人大颁布实施了《吉林省少数民族教育条例》,省政府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决定的意见》,延边州出台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条例》。其二,实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10分,不使用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5分。其三,加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我省从2002年实施省属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目前招收预科生的省属高校达24所。
第二,持续加大经费投入。省政府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每年300多万)。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仅“十一五”期间,全省少数民族学校类及利用国家补助资金达8000万元。
第三,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教学改革。其一,坚持双语教学。各地普遍重视民族学校的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实施开放而多元的双语教育教学模式。采取一类模式(用本民族语授课,加学汉语)的学校比例占67%,二类模式(用汉语授课,加学民族语文)的学校比例占27%,三类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的学校比例占6%。其二,推进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2007年,延边州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至2001年全州朝鲜族小学小班化覆盖率达到70%,2012年末小班化覆盖率将达到100%,并于2012年9月全面启动朝鲜族初中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
第四,注重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近年来,全省各地立足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积极开展民族特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从2002年开始,将马头琴演奏列入蒙古族中小学学生选修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将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规定为地方课程。
第五,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一,注重培养双语兼通的民族教育管理人才。各地都注重培养双语兼通的民族教育管理人才,将他们充实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其二,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目前,我省将民族学校双语教师培训列入“省培计划”中,并设立专项经费,单独组织培训。2006-2011年共培训双语教师3000人次。
二、我省民族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制约我省民族教育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民族学生生源锐减,合格师资来源不足,教师年龄老化、结构性缺编,办学经费紧张,留守儿童数量多,教育教学资源匮乏。
(一)少数民族学生生源锐减
以朝鲜族为例,由于近年来人口出生率下降、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等原因,朝鲜族学校生源持续减少。据统计,全省朝鲜族中小学学生数由2002年的141935人减少至2012年的41974人。
(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严重
虽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省各地民族教育的重点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一,教师年龄老化,结构性缺编。以朝鲜族为例,由于学生生源锐减、学校规模不断缩小,不合格教师无退出机制,生师比不尽合理等原因,造成朝鲜族教师队伍在数量上整体超编,严重阻碍了青年教师的引入。据统计,全省朝鲜族小学教师2709人,其中超过40岁的占57%。如延吉市延南小学由于超编,已经五年没进新教师,致使教师队伍年龄老化,45-55岁间的教师占任课教师的50%,35-45岁的教师占任课教师的44.1%,35岁以下的教师只有4人。全校共有646名学生,却仅有两名音乐和美术专任教师。民族学校尤其是农村民族学校教师在整体超编的情况下,又严重缺乏民族语文、音乐、体育和美术教师。其二,合格教师来源不足。以朝鲜族为例,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学科专业对口教师相对缺乏,教师第一学历配备率不到总数的60%。高校毕业生执教率、到位率偏低,合格教师来源不足、补充难。
(三)办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以朝鲜族为例,朝鲜族学校生源2002年至今已锐减60%,但学校数、教学人员、校舍面积、特殊支出等不同比减少。导致生均教育成本逐年增加,致使朝鲜族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另外,朝鲜族学校双语学科课时数占总课时的31.48%,比汉族学校多出1772节,相当于民族学校在相同学制下多学1.2个学年的课时,双语教师还需要更多的培训,这些都增加了双语教学的人力物力的成本支出。现行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远远不能满足民族教育的办学需要。
(四)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
由于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致使民族学校单亲无亲留守儿童比例逐年提高。据统计,全省朝鲜族小学留守儿童比例高达26%,其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小学留守儿童数为17840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5.96%。由于缺少亲情和有效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压力。
(五)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匮乏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少,民族出版物印量不多,我省少数民族图书出版事业一直面临市场需求萎缩、收支成本高、投入严重不足等困难。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汉学生之间课外读物供应量已经达到1:67。民族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匮乏。
三、办好我省民族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的经费投入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民族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至普通学校学生的2倍。加大对规模偏小民族中小学校的扶持力度,办学规模不足100人的生均公用经费按100人投入,办学规模100人以上不足200人的按200人标准投入,办学规模20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按300人标准投入,办学规模300人以上的按实际学生数投入。设立民族教育专项经费,加大对民族教育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对民族艺术、体育器材的专项投入。
(二)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对实施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小学,在教师编制上适当放宽标准和实施优惠政策,根据实际班数和工作需求核定教职工编制。其二,在评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各项评选中向少数民族学校校长和教师予以适当倾斜。其三,积极推进民族师范生定向免费培养计划,通过适当降分录取、实行“订单式”培养,为少数民族培养大批紧缺教师,积极拓宽民族教师来源渠道。其四,建立健全民族学校教师队伍退出机制。对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合理分流,空出的编制用于补充新教师,缓解民族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性缺编问题。
(三)进一步推动民族教育小班化教学改革
实施小班化教育,对生源规模减少的民族地区、民族学校具有重要意义,是其创建优质教育、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建议将小班化教育改革纳入民族教育发展规划,加快研究制定适合小班化教育的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政策,大力推进小班化教育环境建设和推广工作。
(四)进一步推进民族教育双语教育模式实施
我省朝鲜族和蒙古族学校实行双语教学,建议在保持相同学制的前提下,把少数民族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落实生均公用经费,进行早期双语教育。允许民族学校根据双语教育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课时计划,逐步缓解民族中小学可是紧张的问题,加强双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少数民族学生课外读物供源少,建议从省级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中划出一定数额资金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编写出版少数民族文字版课外读物,研究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优质课件等教育教学资源。
(六)进一步加强单亲、无亲及留守儿童教育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受多重因素影响,出国打工人群占有相当比例,致使众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有相当比例学生成为单亲、无亲及留守儿童。建议建立健全朝鲜族留守儿童教育服务机构,针对单亲、无亲及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拓宽渠道,倡导社会各界关心关爱单亲、无亲及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