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邮编:130022 地址:长春市湖波路65号 联系电话:0431-85386528 吉ICP备05009815号-2 吉公网安备22010402000770号 |
我们接受教育部委托,对全国及七个样本省份五年来执行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本次评估以《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十条”为依据,从普及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利益群体满意度等七个方面评估过去五年学前教育的发展效果和政府责任落实的情况,也涵盖了国际比较评价的主要指标(例如可获得、付得起、教育条件质量等)。
本次评估力求队伍专业化,研究方法力求多元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地观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第一,用数据说话,确保评估结论有数据支持;第二,在问卷设计和访谈中,注意采集原始数据,避免题目的“暗示性”和“导向性”。
评估所用数据有两个来源:一是政府公布的数据,包括教育部网上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和各省的统计年鉴;二是到各地实地采集的数据,包括通过教育行政部门问卷调查和访谈采集到的江苏、山东、安徽、江西、陕西、四川等6省和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基本信息,来自468所不同性质幼儿园园长的调查问卷(有效问卷402份)和家长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0349份),以及对180个幼儿园的实地观察等获得的数据。
评估结果表明,《规划纲要》实施五年以来,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
第一,学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五年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呈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70.5%,比2009年提高了19.6个百分点;2014年,6个样本省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最低的省份(江西)也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70.5%),最高的(江苏和陕西)已经超过95%;18个样本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整体达到89.44%;33个样本区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均值)在整体上已经达到了94.97%。适龄幼儿在园数大幅增长,增幅显著高于适龄幼儿数的增长;处境不利幼儿受教育机会大幅度扩展;“入园难”得到有效缓解。
第二,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五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学前教育各项资源发展快速。全国幼儿园总量增幅为51.88%;班级数量、专任教师数量、保育员数量分别增长了59.26%,87.05%和59.75%。
第三,新增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2011~2014年,全国新增幼儿园43131所,农村幼儿园增量显著高于城区,占比为71.52%。其中,公办园新增19672所,主要分布在镇区和乡村,占比88.17%。
2011~2014年乡村幼儿园新增13899所。其中,公办园10689所,占比76.9%;民办3774所,占比27.15%。公办园是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支撑力量。
第四,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五年来,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公办园。公办园(即教育部门办园)在2011年以后呈快速发展态势,仅用三年时间占比就从2011年的10.94%上升到50.13%;集体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数量也开始止跌回升。
公办园、公办性质幼儿园(包括企事业单位办园和集体办园等)以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构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
第五,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大幅增加。近五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各样本省、市、区县均建立了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措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且增幅显著,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逐年提升。2010-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690多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超过2000亿元。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从2010年1.7%提高到2013年3.5%。学前教育财政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有五年完整数据的10个样本县五年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经费增长了1011.5%。
2013年,22个有效样本区县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已达6.66%,高于全国水平。
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经费大幅增长。2009~2014年,甘肃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从9842万元增加到108976万元,增幅1007.3%。
第六,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开始建立,资助经费和受益幼儿面逐年提高。2011~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26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学前教育资助,受益幼儿超过800万人次。
第七,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显著:一数量稳步增长,2014年,专任教师184.4万人,比2011年增加52.84万人,增长40.17%;且增量部分主要集中在乡村和镇区;二学历层次普遍提高,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已达70.89%;三持证人数逐年增加,无证人数逐渐减少;四各级培训覆盖的教师人数持续增长。
第八,学前教育管理逐步规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加强幼儿园准入、收费、卫生等方面管理制度的建设,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条例,提高了学前教育立法的位阶,规范学前教育,提升治理能力。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得到遏制,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重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科学保教。
第九,社会满意度整体较高。其中,家长满意度在70%~90%左右,园长满意度平均为82.85%。
评估组认为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前教育普及率城乡差异显著,城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明显高于农村;第二,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程度不高,公办幼儿园占比仍然较低,民办幼儿园占比过高,“公办民办并举”格局尚未形成;相当多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普惠性资源依然短缺。第三,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仍然较低。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在60%~80%之间的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平均为7.73%。 2014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达到70.5% ,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2013年占比仅为3.5%。第四,学前教育发展的长效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建立。大多数公办园以及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日常运转主要依靠收费,办园条件较差,教师工资待遇较低,家长负担较重。第五,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数量仍然不足;农村地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仅为55.42%;有幼教资格证的教师数量占比仅为50%左右;未评职称教师占70%左右;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数严重不足。第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任务依然艰巨。相当多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仍较严重。多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未设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学前教育管理和指导力量单薄,难以适应由于幼儿园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繁重的管理和指导任务。
评估组提出以下七点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政府责任。把学前教育的发展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尤其是一把手工作绩效考核的范围。第二,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把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至少提高到7%,使之与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相适应。第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的投入结构,加大对公办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地区公办幼儿园的日常运行经费的投入。第四,进一步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农村要实现以财政投入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缩小城乡差距,重点解决好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第五,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程度,把“双50%以上”(即公办幼儿园数量占比50%以上和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比50%以上)作为各地建设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的考核指标,加强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支持与监管。第六,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重视解决幼儿园大班额现象,加大对幼儿园玩教具的投入,制定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坚定不移遏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第七,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和补充制度,补足配齐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编制;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待遇,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五年来,学前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来之不易。一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坚定决心。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基本普及的目标。国务院下发了“国十条”,确定了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普及的重大政策措施。国家实施了八个学前教育重大项目,组织了18项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开启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历史新征程。二是得益于地方各级政府精心组织和强力推进。各地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一大批工程项目,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实施的民生工程予以保障。三是得益于全国广大幼教工作者辛勤努力和默默奉献。广大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极大的热情和爱心,克服了在园幼儿数量激增、条件保障不足等重重困难,积极探索科学保教,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经过努力,五年来学前教育发生重大变化。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达到4000个亿,每年平均800个亿,而规划纲要颁布前,每年仅有160多个亿;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万所,五年在园幼儿的增量相当于前十年增量总和的两倍。幼儿园教职工新增近160万人,300多万幼儿园教职工全员参加了国家和地方各级培训。
但总体来看,目前学前教育面临的困难问题还不少,用我们的话说,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我们要明确任务、理清思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二是在部署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时,要求“提高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的总体考虑是,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紧紧围绕扩资源、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四大任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在扩资源时,要充分关注人口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要做好新增人口测算,调整规划,科学布局,新建、扩建一批幼儿园,让幼儿方便就近入园。
2.在调结构时,要更加鼓励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农村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公办园为主体,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城市要在进一步发展公办园的同时,充分考虑民办园比例较高的现实,有计划地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降低收费标准,让城市普通居民的孩子能上得起幼儿园。
3.在建机制时,要重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与实现普及目标相适应的机制很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是要解决幼儿园的日常运转问题,这个机制应该是可持续的、长效的。建机制的核心是财政投入的标准问题。因此,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要科学核定运行成本,推动各地制定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办法,把政府投入和老百姓负担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4.在提质量时,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对幼儿园来说,就是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保教。关键是要抓好两条:一要建立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对各类幼儿园进行质量监测评估,定期发布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二要严格规范小学招生和起始年级教学,严禁小学以各种名义进行选拔性入学考试,一年级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学进度不得提前,解除家长“怕跟不上”的担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邮编:130022 地址:长春市湖波路65号 联系电话:0431-85386528 吉ICP备05009815号-2 吉公网安备22010402000770号 |